环境卫生学杂志

期刊简介

《环境卫生学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承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综合性卫生类学术期刊,致力于建立国家级环境卫生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台,便于科技人员及时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拓宽业务人员的视角和思路,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传播环境卫生信息,积极推进环境卫生事业发展。 刊登内容 及时报道国内外大学及科研机构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各级疾控中心及医院与环境卫生相关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危害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卫生经济效益分析、环境危害因素防控技术研究、环境卫生政策法规标准等的制(修)订及国内外科技动态,卫生应急及健康扶贫工作等。 重点栏目 专家论坛、科研论著、调查研究、检验技术与方法研究、风险评估、短篇报道、卫生标准、专业信息、热点追踪及国际交流、卫生应急、健康扶贫等。投稿地址 http://www.hjwsxzz.com 联系方式 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9号环境所《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 邮政编码 100050 联系电话 (010)83132331 50950619 Email hjwsxzz@nieh.chinacdc.cn QQ 2859941344; 微信公众号 hjwsxzz; 微博 环境卫生学杂志CDC

三伏天养生误区与科学指南

时间:2025-07-16 11:57:27

随着三伏天的临近,民间流传的"冬病夏治"养生智慧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在这段全年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人体毛孔充分张开,正是驱散体内寒湿的黄金窗口。但您是否知道,超过六成的养生爱好者其实在错误的时间进行晒背,近半数人吃姜的方式反而刺激胃黏膜?让我们揭开传统养生法背后的科学面纱。

生姜:天然温补药的双面性

厨房里常见的生姜富含姜辣素和姜烯酚,这些活性成分就像微型暖宝宝,能促进血液循环,使体表温度升高0.5-1℃。但清晨空腹嚼食姜片这个广为流传的做法,其实相当于用砂纸摩擦胃壁。建议将5克老姜切丝,与红枣同煮15分钟,此时姜辣素会转化为温和的姜烯酚,既避免刺激又保留80%的有效成分。阴虚体质(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的人群需特别注意,每日姜摄入量不宜超过3片硬币大小。

三伏贴:穴位给药的精准时钟

中药贴敷并非简单"哪里痛贴哪里",就像错过高铁发车时间就无法抵达目的地,三伏贴必须在特定节气才能激活"经皮吸收窗口"。研究发现,白芥子、细辛等药物在气温高于32℃时,透皮吸收率提升2.3倍。但常见误区是将贴敷时间盲目延长至8小时,这会导致50%使用者出现皮肤水泡。正确做法是首次贴敷不超过2小时,后续逐次增加30分钟,如同训练肌肉需要循序渐进。

晒背:人体光合作用的黄金法则

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如同身体的排毒高速公路,上午9-11点的阳光相当于天然艾灸仪。但直接暴晒40分钟的做法,会让紫外线伤害风险增加4倍。理想方案是穿着纯棉背心,在树荫下接受散射光照射,这样既能获得约75%的有益红外线,又避免紫外线直射。晒后喝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效果堪比给细胞做水疗。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癌高危人群应严格控制日晒时间在15分钟内。

时间生物学:看不见的养生指挥官

三伏养生的精髓在于"天人相应",就像冲浪者要把握海浪节奏。初伏(7月16日)重点在驱寒,建议上午进行温补;中伏(7月26日)主攻排湿,适合午后轻度发汗;末伏(8月15日)侧重固本,傍晚静养为佳。临床数据显示,遵循这个时序的养生者,冬季呼吸道疾病复发率降低62%。但慢性病患者需注意,任何养生法实施前都应像调试精密仪器般,先进行3天小剂量测试。

这些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实则是古人用身体书写的"气候适应手册"。当您准备践行时,请记住真正的养生不是与自然对抗,而是像溪流适应河床般找到与自身体质的和谐共鸣。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将详解三伏天饮食的五大雷区,那些您深信不疑的"健康食物"可能正在偷走阳气。